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欧盟碳关税全面推行,中国企业如何借窗口期破局,抢占全球市场

发布时间:2025-04-15 20:38:28浏览次数:
2023 年 10 月 1 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式踏入过渡期,全球首个成体系的碳关税政策由此步入实际操作阶段。按照最新修订方案,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欧盟将针对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氢这六大行业的进口商品全面征收碳关税。这一举措预计会覆盖欧盟进口总量的 45%,每年征收规模将超 150 亿欧元。欧盟碳关税政策不仅改写了国际贸易规则,还强力推动全球产业链朝着低碳方向加速转型。


一、CBAM 2.0 核心规则:政策的深化与拓展

(一)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1. 行业领域扩充:在原有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行业的基础上,氢气被纳入征收范围,并且计划在 2027 年将塑料、化工品等行业也囊括进来。
  2. 排放边界延伸:排放边界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还涵盖了外购电力、热力所导致的间接排放。同时,设定单个企业年进口额若小于 15 万欧元可获得豁免,但仍需提交碳排放声明。

(二)核算方法的重大革新

  1. 基准值体系构建:以欧盟同类产品碳排放强度排名前 10% 的企业数据作为基准线。例如,钢铁行业吨钢排放基准设定为 0.3 吨 CO₂(全球平均水平为 1.8 吨);电解铝行业吨铝基准为 5.5 吨 CO₂(中国火电铝为 13 吨)。
  2. 实际排放计算方式:允许使用出口国官方数据来计算实际排放,若无法获取,也可采用欧盟默认值(不过默认值比实际值通常高出 20%) 。

(三)证书定价机制的动态调整

  1. 动态价格设定:证书价格每周会依据欧盟碳市场(EU ETS)配额拍卖均价进行结算,2023 年 12 月均价达到 85 欧元 / 吨。
  2. 过渡期优惠政策:在 2023 - 2025 年期间,实际支付价格 = 证书价格 ×(1 - 出口国碳价 / EU ETS 碳价),并且出口国已支付碳成本部分可抵减 CBAM 费用,形成双重抵扣机制。


二、全球产业链:在冲击下加速重构

(一)中国制造业面临成本剧增压力

  1. 重点行业受影响显著:钢铁行业出口欧盟的吨钢成本按当前碳价测算将增加 600 - 900 元;铝材方面,火电铝企业出口成本上升 18%,不过云南绿电铝凭借其价格优势仍具有一定竞争力。
  2. 总量成本测算:预计到 2026 年,中国对欧出口 CBAM 覆盖商品将额外支付 80 - 120 亿元的碳成本。

(二)发展中国家遭遇贸易壁垒阻碍

  1. 印度钢铁业困境:像塔塔钢铁等印度钢铁企业,需投入 12 亿美元用于高炉改造,否则将丧失欧盟 15% 的市场份额。
  2. 俄罗斯化肥行业挑战:碳关税导致俄罗斯化肥对欧出口成本增加 30%,迫使其转向亚洲市场销售。

(三)全球碳价体系呈现联动态势

  1. 碳价套利空间消失:美国、日本等国家为避免欧盟碳成本转嫁,正加速建立本土碳定价机制。
  2. 认证体系竞争加剧:欧盟积极推动其碳足迹方法学(PEF)成为国际标准,与中国的 PCR 体系形成激烈竞争。


三、中国企业:积极探寻应对之策

(一)构建双轨碳管理体系

  1. 实现数据透明化:2024 年底前,出口企业需完成碳足迹核算系统建设,并与欧盟 CBAM 申报平台对接。
  2. 推动绿电替代:可在云南、青海等绿电资源丰富地区布局出口基地,以电解铝行业为例,使用绿电能够降低 75% 的碳成本。

(二)推动产业链深度脱碳

  1.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钢铁行业推广氢基直接还原铁技术(Hybrit),可将吨钢碳排放降至 0.1 吨;水泥行业试点钙循环捕集技术,减排效率高达 90%。
  2. 发展循环经济:铝加工企业将再生铝比例提升至 50%,以满足欧盟低碳材料认证标准。

(三)参与国际规则博弈

  1. 设立碳关税对冲机制:借助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平台,推动建立区域性碳定价联盟。
  2. 做好 WTO 诉讼准备:收集欧盟歧视性条款证据,联合巴西、印度等国发起贸易诉讼。


四、政策争议与未来发展走向

(一)法律合规性引发争议

  1. 与 WTO 规则冲突:欧盟单边征收碳关税的做法被指违反 “最惠国待遇” 原则,这一法理争议可能引发长达十年的诉讼。
  2. 存在双重征税风险:由于欧盟企业已享受免费配额,对进口商品再征收 CBAM,涉嫌重复计算碳排放成本。

(二)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1. 核算标准垄断:欧盟指定的 Verification Body 必须是在欧洲注册的机构,这使得第三方服务费增加 20%。
  2. 数据主权博弈:欧盟拒绝承认中国的绿电追溯系统,要求使用其认可的可再生能源证书(GO)。

(三)扩围趋势明显

  1. 2027 年新增行业预期:塑料、有机化学品、玻璃制品等行业有超 80% 的概率被纳入 CBAM 征收范围。
  2. 2030 年全面覆盖设想:欧盟计划将 CBAM 扩展至所有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届时将覆盖其进口总额的 85%。

五、全球碳中和:在压力下加速前行

(一)绿色技术竞赛全面展开

碳关税政策促使全球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预计在 2023 - 2030 年期间,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将高达 7 万亿美元。

(二)碳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碳关税衍生品交易规模已突破 2000 亿美元,洲际交易所还推出了 CBAM 期货合约。

(三)南北矛盾有所加剧

发展中国家要求欧盟设立 500 亿欧元的公正转型基金,以补偿碳关税对其造成的贸易损失。


欧盟碳关税的全面推行,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迈入 “规则制衡” 的新阶段。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传统高碳出口模式面临终结的严峻挑战,也是通过绿色技术突破抢占新赛道的难得机遇。在 2026 年 CBAM 正式实施前的这段窗口期,构建从数据管理到生产工艺的全链条低碳能力,将成为中国企业打开欧洲乃至全球市场的关键。如何把碳成本转化为竞争优势,已然成为每个出海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并解答的战略难题。

若您在碳关税方面存有疑惑,欢迎随时咨询。您可拨打咨询热线010 - 59490973,或者添加微信13691349057(微信同号)。我们专业的团队将为您答疑解惑,全力协助您解决碳关税相关问题。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