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绿证)体系下,省级绿证专用账户在存量常规水电项目绿证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涉及电网代理购电时,存量常规水电项目对应的绿证会依电量交易结算结果,自动划转至相应省级绿证专用账户,随后,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需确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式,将绿证分配至用户手中 。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在绿证分配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会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一方面,依据当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目标,将绿证向承担消纳责任、且消纳压力较大的重点行业或企业倾斜。例如,对于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若其在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方面有明确指标要求,可优先分配绿证,助力其完成相关考核目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以某钢铁企业为例,为满足当地能耗双控和绿色发展要求,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可分配一定数量绿证,用于证明该企业使用了相应的绿色电力,抵消部分碳排放指标 。
另一方面,地方的产业政策导向也是重要参考。对于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绿色制造业等符合绿色发展方向的企业,在绿证分配上予以支持。比如,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能过程中,对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为鼓励其使用绿色电力,保障生产过程的绿色属性,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可适当增加绿证分配量,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绿色竞争力,同时也促进地方绿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
在分配方式上,部分地区采用按用电量比例分配的方法。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联合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统计辖区内各用户的用电量数据,按照用户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将省级绿证专用账户中的绿证分配至各用户。这种方式相对公平,操作较为简便,能广泛覆盖各类用户,保证每个用电主体都有机会获得绿证,参与绿色电力消费。然而,该方法可能无法充分体现不同用户在绿色发展积极性、节能减排成效等方面的差异 。
还有一些地区会引入市场化机制进行绿证分配。通过组织绿证拍卖、挂牌交易等活动,由用户根据自身对绿色电力的需求和支付意愿,参与绿证市场交易。例如,在绿证拍卖会上,企业自主出价竞拍绿证,出价高者获得相应数量绿证。这种市场化分配方式,能够有效反映市场对绿证的需求程度,提高绿证资源配置效率,激励企业主动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意愿和能力。但同时,可能会因企业经济实力差异,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在获取绿证时面临一定压力 。
此外,部分地区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绿证分配的积分制。根据企业在节能减排措施落实、绿色生产技术创新、参与地方绿色发展项目等方面的表现,赋予相应积分。在绿证分配时,综合考虑企业积分和用电量等因素,优先向积分高、用电量大的企业分配绿证。这种方式有助于全方位引导企业参与绿色发展,不仅关注电力消费环节,还涵盖生产运营的多个绿色维度,但在积分标准制定和考核评估过程中,需要确保公平公正、科学合理 。
省级绿证专用账户中常规水电绿证的分配,需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综合权衡各方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配方式,以实现绿证的合理配置,推动绿色电力消费,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军能源领域建设,,目前有哪些项目可以参与?
>>>国家质检总局:重点用能单位必须配备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