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在国际绿色电力消费倡议组织(RE100)规则设计中对中国绿证有何考虑?

发布时间:2025-05-20 17:01:19浏览次数:

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绿色电力消费倡议组织(RE100)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该组织于 2014 年由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与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共同启动,其使命是推动全球企业向 100% 可再生电力过渡,截至目前已吸引超 400 家成员企业,这些企业承诺在 2050 年前实现运营中 100% 使用可再生电力 。在其规则设计与发展演进中,对中国绿证(GEC)的考量历经了重要转变。


早期,RE100 对中国绿证持谨慎态度,仅给予有条件认可。加入 RE100 的企业若想使用中国绿证声明绿色电力消费,需额外证明所持绿证代表的环境属性具有唯一性。这主要源于 RE100 认为当时中国绿证可能存在与其他凭证,如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重复计算问题,即同一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环境权益可能在不同体系下被重复核算,导致环境效益统计失真 。


随着中国绿证制度的不断完善,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2023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确立了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环境属性唯一凭证的地位,并将核发范围扩展至包括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等全品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实现了绿证对所有已注册可再生电力发电项目的覆盖 。这一举措从根本上强化了绿证的权威性与唯一性。


2024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 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进一步拓展绿证应用场景,并强调加强国内国际绿证互认。同年 8 月,国家能源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共同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不能从绿证和 CCER 中重复获益 。通过设立两年过渡期,对深远海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项目可在绿证市场和 CCER 市场进行自主选择,但只能二选一,且光伏和其他风电项目暂时不新纳入 CCER,有效解决了此前 RE100 担忧的重复获益和属性分散问题 。


基于中国绿证制度的系列完善措施,RE100 对中国绿证的态度实现了重大转变。2025 年 3 月 24 日,RE100 发布最新技术导则和常见问答,正式在文本中明确中国绿证作为常用的能源属性证书,在 RE100 下可被完全无条件使用。这意味着企业使用中国绿证声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时,无需再提交额外的属性聚合及有效期证明,与使用美国 RECs(可再生能源证书)、欧盟 GOs(来源担保证书)享有同等认可地位 。


RE100 还新增了重要技术细节:自 2027 年报告期起,在普遍使用能源属性证书的市场,除自发自用、电力直连等情况外,会员企业报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必须提交已核销的能源属性证书,即便采用 PPA(电力购买协议)或者与售电公司签订购电合同,也须附带已核销的绿证 。这一规则调整进一步规范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认定与报告机制,中国绿证在这一框架下,将凭借其完善的全周期管理体系(包括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上线的绿证核销功能),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消费证明,助力企业满足 RE100 规则要求 。


目前,已有 270 家 RE100 成员公司在中国采购绿色电力,其年度绿色电力采购量达 770 亿千瓦时,占其电力消费总量的 59%,其中制造业绿色电力消费量达 638.76 亿千瓦时 。RE100 对中国绿证的无条件认可,将极大提升中国绿证在国际市场的公信力与影响力,进一步激发 RE100 成员企业及其供应链在中国采购绿证的意愿,扩大中国绿证市场需求,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能源管理师.png


新能源应用工程师.jpg


能源管理.jpg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新能源应用工程师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综合能源服务师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能源管理师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双碳及能源领域有哪些诱人岗位?为何求职者纷纷涌入?

>>>七大绿色职业:年薪15万+,你了解吗?

>>>2025年全国各地如何布局能源绿色低碳?

>>>企业能源管理策略如何制定,有什么实施技巧?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军能源领域建设,,目前有哪些项目可以参与?

>>>国家质检总局:重点用能单位必须配备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能源管理:企业用能异常发现不及时,如何破解?

>>>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技改无据可依,如何突破困境?

>>>能源管理面临挑战,如何优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