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能耗与碳排放数据基础不足的园区能否申报零碳园区?

发布时间:2025-07-22 19:57:08浏览次数:

在零碳园区申报的众多条件中,能耗与碳排放统计、核算、计量、监测基础是关键考量因素之一。从政策文件及各地申报实践来看,虽然能耗与碳排放数据基础不足会给园区申报零碳园区带来挑战,但并非完全阻断申报路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园区应在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计量、监测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这一要求旨在确保园区能够精准掌握自身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状况,为后续制定科学合理的零碳建设方案、实现近零乃至净零碳排放目标提供数据支撑。例如,在核算单位能耗碳排放这一核心指标时,就需要准确的能耗与碳排放数据作为计算依据。若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 20 万吨至 100 万吨标准煤区间的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需小于等于 0.2 吨 / 吨标准煤;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大于等于 100 万吨标准煤的,单位能耗碳排放需小于等于 0.3 吨 / 吨标准煤,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园区是否符合申报标准。

然而,数据基础不足并不意味着园区完全失去申报资格。对于一些起步较晚或此前未重视能耗与碳排放数据管理的园区而言,可通过短期快速提升与长期规划完善相结合的方式来弥补这一短板。在短期提升方面,园区可迅速组织专业力量,开展能耗与碳排放数据的清查与整理工作。一方面,对园区内现有能源计量设备进行全面排查与更新,确保能够准确采集各类能源消耗数据,包括电力、煤炭、天然气等;另一方面,依据国家或地方认可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与方法(如《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对过往缺失或不准确的数据进行合理估算与补充。例如,通过参考同类型园区的能耗与碳排放水平,结合自身产业结构特点,运用科学的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与完善。

同时,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也是有效途径。第三方机构在能耗与碳排放数据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与专业技术,能够帮助园区建立规范的数据统计、核算与监测体系。他们可以对园区内企业进行逐一调研,收集详细的生产工艺、能源使用情况等信息,以此为基础进行精确的碳排放核算,并且协助园区搭建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动态更新,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与时效性。

从长期规划角度,园区应将能耗与碳排放数据管理纳入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在数据采集、整理、分析、上报等环节的职责分工,确保数据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例如,规定园区内企业定期上报能源消耗报表,由专门的能源管理部门进行汇总与审核;建立数据质量追溯机制,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一旦发现数据问题可及时追溯源头并加以整改。

此外,持续加强人员培训也至关重要。针对园区管理人员、企业能源负责人等开展能耗与碳排放相关知识培训,提升其对数据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最新的数据统计、核算方法与技术,为数据管理工作提供人力保障。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讲座、开展实地调研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数据管理能力与业务水平。

在申报过程中,即使园区当前能耗与碳排放数据基础不足,但如果能够在申报材料中清晰阐述自身在数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已采取的改进措施以及未来完善数据管理体系的详细规划,展示出积极解决问题、努力向零碳目标迈进的决心与行动,也有可能获得申报机会。例如,园区可以说明已制定在未来半年内完成能源计量设备全面升级改造的计划,以及在一年内建立起完善的碳排放核算与监测系统的方案,让评审部门看到园区具备提升数据基础的能力与潜力。

能耗与碳排放数据基础不足的园区虽面临挑战,但通过积极采取短期快速提升措施、制定长期完善规划,并在申报材料中充分展现改进的决心与计划,仍有机会参与零碳园区申报,开启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