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聚焦四川双碳!2020 - 2025 年十大政策创新案例发布,解锁双碳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24 17:21:55浏览次数:

【编者按】2020年9月22日,我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四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指引和动力。其中,有关部门、地方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涌现出了一批政策创新案例。值“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之际,四川省生态环境政策法制研究会、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组织专家进行了遴选和分析点评,供各界参考。

01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2021年12月2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要求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着力打造在全国大局中有影响力、对四川发展有支撑力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把四川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先行区。2022年以来,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持续领跑规模以上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专家观点】《决定》创新性提出产业布局、政策激励、发展路径等举措,具有很强科学性、操作性,为四川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指明绿色低碳的方向,走出一条既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又支撑四川自身发展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吸引投资与合作、生态环境改善、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多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政策效益。

——张杰  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正高级经济师

0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

2022年2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的“双碳”领域联合行动方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要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成渝地区形成“统筹共建、协同联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格局,实施“十项联合行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在绿色能源设施互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多层次轨道交通、水陆多式联运、社会参与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川渝协同水平持续提升。

【专家观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从区域战略规划迈向绿色协同的实质落地。政策实施三年多来,部分毗邻地区突破行政区划,开创了区域协同降碳的新范式,“成渝氢走廊”、绿色投融资创新等重点领域进入加速推进阶段,逐渐培育起区域清洁能源装备、氢能等产业集群新增长点,为城市群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同时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提供实践经验。

——卢璐 重庆碳管家科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03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

2022年4月24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要求遴选一批有基础、有条件、有意愿的园区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一批近零碳排放园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试点开展以来,已在近零碳路径探索、场景打造、投资融资、技术应用、数字赋能、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效,涌现一批园区绿色低碳引领性场景,绿色低碳产业产值显著增长,科创生态岛近零碳排放园区、金堂经开区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专家观点】《方案》通过构建降碳长效管理机制、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促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打造零碳园区先行体,是四川践行“双碳”战略的一项创新举措,也为全国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经验”,为工业领域碳达峰提供区域实践样本,彰显四川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先行示范和战略引领价值。

——房景燕  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04  《“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

2022年3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要求以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套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为重点,加快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推进重点领域电动化进程,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通过努力,建成“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60万辆,2024年城市公交和巡游出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72%、47%,在运集中式充换电站达1.23万座、充电基础设施达81.97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100%,投运成渝电走廊、世界首条高原绿电超充电走廊。

【专家观点】《行动计划》的印发,是四川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挥四川清洁能源优势、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电动化、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实施路径。《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不仅显著加快了四川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布局和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普及替代,还有力促进了动力电池产业的集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为四川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并初步形成了“电动四川”的亮丽名片。

——刘刚  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副所长

05  《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

2022年11月9日,四川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全国首份提升碳市场能力的专项行动方案《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要求以系统布局和重点突破、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管理提质和交易提效为基本原则,以提升数据质量为重点,主动适应、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面提升各类主体参与碳市场能力,管好盘活碳资产,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四川紧扣“数据质量管理、配额清缴履约、履约成本控制、资产开发转化”四个重点任务,开展碳市场能力提升“一企一策”诊断帮扶活动,不断加强数据质量全过程、链条化管理,创新发展碳资产质押贷款,连续两年实现碳市场100%清缴履约,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

【专家观点】《方案》作为全国首份提升碳市场能力的专项行动方案,以提升数据质量为重点,聚焦全国统一市场下地方和企业能力建设短板。《方案》实施以来,四川在政策标准制定、数据质量监管、清缴履约、项目开发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不仅助力四川融入全国碳市场,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对推动全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积极示范作用。

——王志瑞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区域总监、高级工程师

06  《四川省积极有序推广和规范碳中和方案》

2021年3月29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全国首个社会活动碳中和省级推广方案《四川省积极有序推广和规范碳中和方案》。四年多来,累计通过“点点”碳中和服务平台抵销碳排放从而实现碳中和的场景超过1.2场次(个),呈现“多点开花、梯次推进、全民参与”态势,多层次、立体化社会碳中和实践体系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办赛成果显著,成都世运会旨在打造首届碳中和世运会,成都大运会成为西部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

【专家观点】《方案》引领四川碳中和活动日益规范,碳中和场景更加丰富,机构和公众参与热情高涨,碳中和案例亮点纷呈,成都大运会、世运会碳中和既是碳中和经典案例的生动代表,更是碳中和成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标配”的重要推手。《方案》落地实施,社会反响良好,有力促进了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简约适度生活方式的形成。

——何锦峰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

07  《成都市深化“碳惠天府”机制建设行动方案》

2022年12月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深化“碳惠天府”机制建设行动方案》,要求立足现有基础成效,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路径,以做大公众参与规模、拓展碳减排量开发消纳为导向,着力发挥政府公益平台优势,全面倡导绿色低碳行为,系统实施普惠激励,统筹开展动员推广,积极构建“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城市绿色低碳生活圈,将“碳惠天府”打造为具有成都特色、全国领先、全球影响力的碳普惠新样板。经过几年建设,“碳惠天府”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350万,累计开发碳减排项目172个,审核登记碳减排量74.7万吨,近50万吨碳减排量实现价值转化,用户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专家观点】《方案》有效融合了公众激励和项目开发,成功构建了“碳惠天府”这一城市级碳普惠样板。“碳惠天府”机制通过政府主导整合资源,显著提升了公众参与度与碳减排规模,还支撑了成都大运会等重大赛事的碳中和工作,成效显著。其“双轮驱动”的模式兼顾了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为全国碳普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邓也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所长、高级工程师

08  《巴中市涉林案件碳汇损失补偿办法(试行)》

2023年8月,巴中市人民检察院、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巴中市林业局印发《巴中市涉林案件碳汇损失补偿办法(试行)》,从法律依据、工作原则、案件范围、办案程序、认购流程、司法运用、资金监管、工作保障等方面对涉林案件碳汇损失补偿作出规定,要求法院、检察院在办理非法占用林地、滥伐林木等9类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科学评估森林资源固碳增汇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引导当事人通过补植复绿或者认购经核证的碳汇替代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专家观点】《办法》是环境司法领域一项颇具创新性与示范意义的制度探索。其核心价值在于将“碳汇损失”这一生态服务功能损害予以科学量化,拓展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范畴。通过补植复绿与认购碳汇相结合的责任承担方式,融合恢复性司法与生态赔偿。该机制为破解“鉴定难”“赔偿虚”提供了实践样本,推动生态司法从传统实物价值补偿向生态系统功能整体修复转型。

——赵悦  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09  《成都市零碳券管理办法(试行)》

2023年9月1日,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成都市零碳券管理办法(试行)》。零碳券分为四类:能力建设零碳券,用于支持、引导企业、公共机构参加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相关培训;碳足迹认证零碳券,用于支持、引导企业对其生产产品开展碳足迹认证,鼓励企业公开碳足迹报告,量化产品碳排放量并以碳标签形式呈现;碳核算零碳券,用于支持、引导企业、公共机构盘查自身碳排放现状,鼓励企业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ESG报告或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双碳”实施路径方案、公开碳排放信息;碳减排挂钩贷零碳券,用于支持企业、公共机构开展有碳减排效应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有关项目建设而取得的贷款,对取得金融机构碳减排挂钩贷款的企业、公共机构进行利息补助。

【专家观点】成都零碳券政策以其精准的财政补贴设计和覆盖全链条的碳管理服务,成为城市层面推动企业低碳转型的创新典范。该政策采用先服务后兑付机制,企业通过平台采购服务,完成后按实际金额申请兑现。成都建立了线上管理平台,实现了申报、审核一站式服务,引导更广泛的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参与碳排放管理。

——张浩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副主任

10  《关于设立绿金贷、绿票通政策产品服务美丽四川建设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在首创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川碳快贴”)的基础上,2024年印发《关于设立绿金贷、绿票通政策产品服务美丽四川建设的通知》,进一步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在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限额中专列绿色工具额度,设立“绿金贷”“绿票通”两款政策产品,精准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绿色贷款和办理绿色票据贴现,不断提升央行政策资金直达绿色实体质效。推动金融机构优先对绿色企业和项目,特别是有直接碳减排效应的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和办理票据贴现。对于金融机构提交的“绿金贷”“绿票通”台账,及时给予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支持。截至2024年末,累计办理“绿金贷”“绿票通”近260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600多万吨。

【专家观点】“绿金贷”与“绿票通”两项货币政策在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成效显著,通过政策工具引导资源直接流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绿色产业领域,精准调控了资金流向,有效优化了金融资源的市场配置,更高效地服务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是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创新尝试。——马玉力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绿色金融部产品经理

来源:四川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