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后,企业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制定能源管理目标:
一、分析审计结果
梳理问题与潜力
- 仔细研究能源审计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和发现的节能潜力。例如,审计可能揭示出某些设备的能效低下,或者某些生产环节存在能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也会明确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优势和改进的方向。比如,发现某个车间的照明系统可以通过更换节能灯具实现较大的节能效果,或者某些设备通过优化运行参数能够降低能源消耗。
- 对审计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企业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能源成本占比以及与同行业企业的对比情况。这有助于确定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差距和努力的目标。
确定重点领域
- 根据审计结果,确定企业能源管理的重点领域。这些领域可能是高耗能设备、特定的生产流程或者办公区域的能源使用等。例如,如果审计发现企业的空调系统耗电量较大,那么空调系统的优化就可以成为一个重点领域。或者某个生产车间的能源消耗占企业总能耗的比例很高,这个车间的能源管理就需要重点关注。
- 考虑不同领域的节能潜力和实施难度,对重点领域进行排序。优先选择节能潜力大、实施难度相对较小的领域作为近期的重点工作方向。
二、设定具体目标
明确目标类型
- 企业可以设定多种类型的能源管理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通常是在一年内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如降低一定比例的能源消耗或能源成本。中期目标可以设定为在两到三年内实现的目标,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以上。长期目标则可以是更具战略性的目标,如实现碳中和或者成为能源管理先进企业。
- 目标还可以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定量目标是可以用具体数据衡量的目标,如降低能源消耗 XX%、减少碳排放 XX 吨等。定性目标则是难以用具体数据衡量,但具有明确方向和要求的目标,如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等。
制定量化指标
- 对于定量目标,需要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例如,如果企业设定了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可以根据企业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和节能潜力,确定具体的降低比例。比如,企业目前每年消耗能源 XX 吨标准煤,计划在一年内降低能源消耗 10%,那么目标就是将能源消耗降低到 XX×(1 - 10%) 吨标准煤。
- 量化指标还可以包括能源强度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等。通过设定这些指标,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能源管理的效果,并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
考虑可行性和挑战性
- 制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确保目标具有可行性。如果目标过高,可能会导致员工失去信心,难以实现;如果目标过低,则无法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力,达不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因此,目标应该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够通过努力实现。
- 可以参考同行业先进企业的能源管理目标和实践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同时,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员工的意见,确保目标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三、分解目标与落实责任
目标分解
- 将能源管理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车间和岗位,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在实现能源管理目标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例如,对于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可以将其分解为生产部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设备管理部门提高设备能效、办公部门减少办公用电等具体任务。
- 目标分解要具体、可操作,并且要与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相匹配。可以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间。
落实责任
- 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能源管理责任人,建立健全能源管理责任制。责任人要对本部门或岗位的能源管理目标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措施,并定期向企业管理层汇报目标完成情况。
- 建立考核机制,将能源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完成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未完成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罚,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能源管理工作,确保能源管理目标的实现。
能源审计后,企业应根据审计结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能源管理目标,并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岗位,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考核机制,确保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