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优化完善的 “两高” 项目管理举措,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需积极应对,从多方面调整经营策略与发展路径,以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 “两高” 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对于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和动态监控等措施,应安排专人负责跟进,确保企业涉及的 “两高” 项目时刻处于有效监管与规范运作之下。
在项目准入环节,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配合做好项目核准备案工作,不抱侥幸心理违规操作。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用水前期手续办理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前准备充分且符合要求的材料,确保各项手续完备、合规。
针对不同能效水平的存量项目,采取针对性的改造措施。对于低于行业能效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要将技术改造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确保项目全部达到国家基准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与排放。
对于能效介于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之间的存量项目,要积极鼓励参照国家标杆水平实施改造升级。设立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参与改造的积极性,争取使项目进入行业能效 “领跑者” 名单,不仅能提升企业自身形象,还能在政策扶持等方面获得更多优势。
对于在建项目中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基准水平的情况,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整改。成立整改专项小组,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排查,找出能效不达标的原因,如设备选型不当、工艺不合理等。
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更换合适的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力争使在建项目达到标杆水平。同时,要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汇报整改进展,确保整改工作符合要求。
在拟建项目方面,要进行科学评估。对于产能已饱和的行业,遵循 “减量替代” 原则,合理规划项目规模,压减产能,避免盲目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加剧。
对于产能尚未饱和的行业,要深入研究国家布局和审批备案等要求,对标国家先进标准提高准入标准。按照国家能效标杆水平设计建设项目,从项目规划初期就确保其高能效、低排放的特性,为项目后续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营奠定基础。
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将 “两高” 项目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日常运营管理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对节能、环保、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培养或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企业的项目改造升级、整改以及规划建设等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确保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 “两高” 项目管理带来的挑战。
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面对优化完善的 “两高” 项目管理举措,只有通过强化项目管理意识、推进存量项目改造升级、落实在建项目整改、科学规划拟建项目以及加强内部管理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实现稳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