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行业碳管控与企业碳管理:区别与联系

发布时间:2025-01-13 16:30:17浏览次数:
碳管控与碳管理成为各行业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行业碳管控和企业碳管理虽有不同侧重点,但紧密相连,共同推动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行业碳管控的内涵


行业碳管控是指针对特定行业,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或相关机构实施的一系列旨在控制和减少该行业碳排放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其目的在于从行业层面统筹规划,确保整个行业的碳排放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减排目标和要求。


行业碳管控通常涵盖制定行业碳排放标准与规范,明确行业内各类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碳排放限额与核算方法。例如,钢铁行业制定单位产品的碳排放上限,汽车制造业规范生产过程及产品使用周期内的碳排放核算。同时,通过设定总量控制目标,限制行业整体碳排放总量,并根据企业规模、生产工艺等因素分配碳排放配额,促使企业在配额内开展生产经营。行业碳管控还涉及推广行业适用的低碳技术与最佳实践,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在建筑行业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化工行业推广清洁生产工艺。

行业碳管控与企业碳管理的区别

(一)实施主体与范围


行业碳管控实施主体多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或跨企业的联合机构,作用于整个行业,具有宏观性和全局性。例如,国家发改委对电力行业制定统一的碳排放政策。而企业碳管理实施主体是企业自身,局限于企业内部运营,关注企业自身生产、供应链、产品等环节碳排放。如某家汽车制造企业管理自身工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二)目标导向


行业碳管控着眼于行业整体减排目标达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行业绿色竞争力,以契合国家或地区的低碳发展战略。如推动煤炭行业向清洁化、高效化转型。企业碳管理更多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在满足法规要求基础上,通过碳管理降低成本、提升品牌形象、应对市场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例如,企业通过节能改造降低能源成本。

(三)管控手段


行业碳管控主要运用政策法规、标准制定、配额分配等行政和市场手段。政府出台碳排放交易政策,对行业内企业进行配额分配。企业碳管理采用内部管理制度、技术改造、碳核算与报告等措施。如企业建立碳管理体系,定期核算碳排放数据。

行业碳管控与企业碳管理的联系

(一)目标一致性


行业碳管控目标是降低行业碳排放,企业碳管理旨在减少自身碳排放,二者最终目标都是助力全球、国家或地区的碳减排,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行业目标实现依赖企业个体努力,企业碳管理成效汇聚成行业减排成果。

(二)相互影响


行业碳管控政策与标准为企业碳管理提供方向和约束。严格的行业碳排放标准促使企业加大减排投入,改进生产工艺。企业碳管理实践与创新为行业碳管控提供经验参考。企业成功的低碳技术应用或管理模式,可在行业内推广,推动行业整体进步。

(三)协同推进


行业碳管控为企业营造低碳发展环境,如提供低碳技术研发补贴、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降低企业碳管理成本与风险。企业积极参与碳管理,履行减排责任,支持行业碳管控政策实施,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