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积极推进碳减排的大背景下,各行业因其自身特性,在碳管控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存在显著不同。以制造业与服务业为例,二者在产业性质、能源结构、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碳管控路径与挑战的不同。
- 生产过程减排:制造业涵盖众多生产环节,从原材料加工到产品组装,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大量碳排放。例如钢铁行业,炼铁、炼钢过程中高温熔炼需消耗大量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集中环节。因此,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制造业碳管控重点。如推广电弧炉炼钢技术替代传统高炉炼钢,可大幅降低碳排放。
- 供应链碳管理:制造业供应链长且复杂,涉及原材料采购、运输、生产加工及产品配送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碳排放不容忽视,汽车制造业需关注零部件供应商生产过程及整车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加强供应链碳管理,促使上下游企业共同减排,是制造业有效降低碳排放的关键。
- 技术改造难度大:制造业部分传统生产工艺沿用多年,技术改造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改造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新设备、研发新技术,如化工行业升级清洁生产工艺,资金需求巨大,部分企业因资金短缺难以推进。另一方面,技术改造可能影响正常生产秩序,企业需平衡改造与生产,增加实施难度。
- 产业结构调整复杂: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一些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如水泥、玻璃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一定地位,短时间内难以大规模淘汰或转型。且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就业、地方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需综合考量,制定科学合理的转型策略,这增加了碳管控难度。
- 能源管理:服务业虽不像制造业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碳排放,但办公场所、商业设施等能源消耗总量可观。如写字楼、商场需长期维持照明、空调等设备运行。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设备与技术,优化能源管理系统,是服务业碳管控重点。例如,商场采用智能照明系统,根据人流量自动调节亮度,降低能源消耗。
- 运营活动减排:服务业运营活动涉及众多方面,如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车辆燃油消耗。对于物流企业,优化配送路线、推广新能源车辆,可有效减少碳排放。酒店行业通过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实施垃圾分类等措施,降低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
- 排放源分散:服务业涵盖行业众多,包括餐饮、旅游、金融等,各行业排放源分散且多样。如餐饮行业,不同规模、类型餐厅分布广泛,排放源涉及食材采购、烹饪过程、废弃物处理等多个环节,难以统一监管和量化核算。相比制造业相对集中的生产环节,服务业碳管控在数据收集和管理上难度更大。
- 缺乏行业标准: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部分行业在碳核算、减排标准等方面尚不完善。金融行业,如何准确核算金融产品和服务所涉及的间接碳排放,目前缺乏统一标准。这导致企业在制定碳管控目标和措施时缺乏明确依据,增加了碳管控实施难度。
制造业与服务业在碳管控方面因行业特性不同,重点和难点各有差异。制造业侧重生产过程与供应链减排,面临技术改造与产业结构调整难题;服务业则聚焦能源管理与运营活动减排,受排放源分散和标准缺失困扰。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各行业制定针对性碳管控策略,有效推进碳减排工作。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