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碳评价的标准规范及制定更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5-02-05 14:49:44浏览次数:
- 国际标准
- ISO 14067:聚焦产品碳足迹,旨在为产品碳足迹的量化、通报和核查提供要求与指导。其核算范围涵盖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运输分销到产品使用及废弃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使企业能清晰了解产品在各阶段碳排放情况,为碳减排提供精准方向。
- PAS 2050:是全球首个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评估产品和服务碳足迹的方法,在企业确定产品碳足迹基线、制定碳减排策略以及参与碳标签计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国内标准
-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适用于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明确了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及数据质量管理等内容。企业依此可准确核算自身碳排放,为碳排放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数据。
-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51366):针对建筑领域,从建材生产及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及拆除等阶段,对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作出规定。有助于建筑行业全面评估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 需求调研与问题识别
标准制定机构通过调研产业发展需求、政策导向及国际趋势,识别碳排放核算与评价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如随着新兴产业发展,传统核算方法无法满足其碳排放特点,促使制定适用于新产业的标准。 - 专家团队组建与研究
召集多领域专家,包括环境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等。专家团队对碳排放相关理论与实践深入研究,分析不同行业碳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为标准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 草案编制与意见征集
基于研究成果编制标准草案,向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组织广泛征求意见。不同利益相关方从自身视角提出建议,确保标准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 修订完善与发布
综合各方意见对草案修订完善,经严格审核后发布。如《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在多次修订中,结合产业发展与核算技术进步,优化核算方法与报告要求。
- 技术进步推动
随着碳排放监测、核算技术发展,更精准高效的方法涌现。如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设备及先进模型算法出现,促使标准更新以采用新技术,提高核算准确性。 - 政策法规变化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调整,对碳排放管理提出新要求。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需标准与之匹配,明确配额分配、交易核算等规则。 - 产业结构调整
新产业业态兴起,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碳排放特征改变。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要求更新相关标准以适应其产业链碳排放核算评价需求。 - 国际标准影响
国际碳评价标准更新,为保持国际兼容性与可比性,国内标准相应调整。如 ISO 14067 更新后,国内相关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参考其新要求进行修订。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