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供应链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是否应纳入披露范围成为关注焦点。从当前形势来看,将企业供应链环节纳入温室气体信息披露范围具有显著的必要性与积极意义。
纳入供应链环节温室气体信息披露范围,有助于企业全面掌握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供应链往往涉及多个环节和众多供应商,这些环节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容小觑。例如,一家服装品牌企业,从原材料棉花的种植,到面料的生产加工,再到成品的运输配送,每个环节都伴随着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若仅关注企业自身生产过程中的排放,而忽略供应链环节,将导致对企业整体碳排放的评估出现偏差。通过将供应链纳入披露范围,企业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从而制定更全面、有效的减排策略。
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角度而言,纳入供应链温室气体信息披露能彰显企业的担当。消费者对于企业的环保行动日益关注,不仅要求企业自身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也期望企业带动整个供应链实现低碳转型。当企业主动披露供应链的温室气体信息时,向消费者传递了其对环境负责的态度,有助于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消费者忠诚度。以苹果公司为例,其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对供应商的严格环保要求,并公开供应链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赢得了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可。
若企业决定将供应链环节纳入温室气体信息披露范围,可采取以下操作方法。首先,企业要对供应链进行全面梳理,识别出关键的排放源和主要供应商。这需要企业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沟通机制,获取供应商的能源使用、生产工艺等相关信息。例如,汽车制造企业要详细了解零部件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以及运输零部件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
再者,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可参考国内外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指南,如国际上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 供应链标准》,结合企业自身供应链特点,确定核算方法和边界。例如,对于物流环节的碳排放核算,明确运输距离、运输工具类型等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