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CBAM对中国相关行业出口的潜在影响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5-03-05 12:09:49浏览次数: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实施,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出口。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多个行业与 CBAM 征收范围高度重合,因此深入分析其潜在影响并制定相应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 一、CBAM 对中国相关行业出口的潜在影响

  • (一)成本上升削弱价格竞争力

  • 中国的钢铁、铝业、水泥等行业是出口大户,且在生产过程中能耗和碳排放相对较高。CBAM 实施后,这些行业出口至欧盟的产品需按照欧盟的碳排放标准缴纳碳关税。以钢铁行业为例,中国部分钢铁企业的碳排放强度高于欧盟平均水平,每吨钢铁可能需要额外支付几十甚至上百欧元的碳关税。这将直接导致产品成本大幅上升,使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被严重削弱。原本依靠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的中国产品,可能因价格上涨而失去部分客户,市场份额面临被其他竞争对手挤占的风险。
  • (二)市场准入门槛提高

  • CBAM 不仅增加了产品成本,还对中国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管理和报告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准确监测和报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和体系建设,增加了运营成本。若企业无法满足欧盟的碳排放数据要求,可能会面临产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的困境,进一步限制了中国相关行业的出口。
  • (三)产业转移风险加剧

  • 为了规避 CBAM 带来的高额碳关税成本,部分在中国设厂的外资企业或中国本土企业可能会考虑将产能转移到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或地区。这将导致中国相关产业的部分产能外流,影响国内就业和产业发展。一些跨国钢铁企业可能会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这些地区的能源成本较低,且碳排放监管相对宽松。产业转移不仅会减少中国的出口份额,还可能对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造成连锁反应,影响整个产业生态的稳定。
  • 二、中国相关行业的应对策略

  • (一)政府层面

  • 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对采用先进低碳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扶持,降低企业技术改造的成本。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高耗能产业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
  • 加强国际合作与谈判: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规则的制定,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对话与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碳减排体系。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避免 CBAM 被滥用为贸易壁垒。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碳减排技术的交流与共享,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二)行业协会层面

  • 行业自律与标准制定:行业协会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制定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和规范,提高行业整体的数据管理水平。组织企业开展碳排放核算培训,帮助企业准确掌握自身碳排放情况,满足欧盟的要求。加强行业信息共享,及时向企业传递 CBAM 相关政策动态和技术标准,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 搭建交流平台:搭建行业内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组织开展技术研讨会、项目对接会等活动,推动低碳技术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加强与国际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中国行业协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 (三)企业层面

  • 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和研发先进的低碳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在钢铁行业推广氢气直接还原铁技术、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等;在水泥行业探索利用生物质燃料替代部分传统化石燃料,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碳竞争力,应对 CBAM 带来的挑战。
  • 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推动供应链的绿色化转型。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的碳排放数据,选择碳排放较低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优化物流配送环节,采用低碳运输方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的整体碳管理水平。
  • 拓展多元化市场:降低对欧盟单一市场的依赖,积极拓展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新兴经济体等其他国际市场。加强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和贸易政策,制定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挖掘内需潜力,提高国内市场份额,降低国际市场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 面对欧盟 CBAM 的实施,中国相关行业需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降低其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