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M报告中,数据呈现的规范和格式有哪些要求?
发布时间:2025-03-05 12:38:33浏览次数:
在 CBAM 报告中,数据呈现的规范和格式有着严格要求,以确保报告内容的准确性、一致性与可核查性,从而有效支撑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运行。
欧盟要求 CBAM 报告需以 XML 格式提交。XML(可扩展标记语言)具备良好的结构化特性,能够清晰定义数据元素及其相互关系,便于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解析。进口商需严格遵循欧盟制定的 XML 架构文件(XSD)来组织报告内容。欧盟在 CBAM 过渡登记处用户手册中公布了描述 CBAM 季度报告完整结构的 XSD 文件,进口商可依据该文件搭建报告框架,确保数据在格式上符合要求,如正确设置各类标签、层级关系等,防止因格式错误导致报告无法被系统识别或审核不通过。
- 报告日期与标识:需明确填写报告发布日期,精确到年月日,这有助于监管部门确定报告时效性。同时,申报人要插入用于报告识别的唯一 ID,此 ID 在创建和保存报告时设定,可自行编制但需保证唯一性,以便在后续审核、查询等流程中精准定位该报告。报告提交后,CBAM 报告系统还会分配一个独特的报告 ID,同样需记录在报告指定位置。
- 申报周期:报告需指明申报的季度信息,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等,并明确报告对应的年份。例如,若报告内容涵盖 2024 年第二季度进口货物的碳排放相关数据,需清晰填报 “报告周期:2024 年第二季度”。
- 申报人信息:详细填报申报人的地址,精确到国家、地区及具体地址信息。若涉及间接海关代表,需在报告头部层级明确该代表的相关信息,包括名称、联系方式等,以便监管部门在需要时进行沟通与核实。
- 产品类别与数量:清晰罗列进口的各类 CBAM 货物,按照欧盟规定的商品编码体系(如 CN 编码)准确填写产品类别,不得模糊或错误填报。同时,以标准计量单位详细记录每种产品的进口数量,如钢铁产品以 “吨” 计量,铝制品以 “千克” 或 “吨” 计量等,确保数量数据准确无误。
- 碳排放数据分项:
- 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明确报告每单位 CBAM 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通常为 “吨二氧化碳 / 吨产品” 或 “千克二氧化碳 / 千克产品” 等,精准反映产品的碳排放强度。
- 货物总排放量:计算并填报所有进口货物的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总量之和,此数据体现该批次进口货物的总体碳排放规模。
- 货物直接排放量:单独列出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直接碳排放总量,包括生产设备燃烧燃料、化学反应过程等产生的排放。
- 货物间接排放量:准确填报产品生产过程中因消耗电力等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总量,清晰区分直接与间接排放数据,便于监管部门分析排放构成。
- 生产设施信息:对于涉及的生产设施,申报人需申报设施 ID(若有)、设施名称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类型。同时,提供该设施的总排放量、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等数据,从设施层面进一步细化碳排放信息,若同一设施生产多种产品,要确保数据的合理分摊与准确呈现。
若在碳排放核算过程中,使用了替代默认值来确定排放因子,需在报告中专门的 “理由说明” 部分,详细阐述使用替代默认值的原因、依据以及相关计算过程。这有助于监管部门理解数据来源的合理性,确保数据虽非常规核算得出,但仍具有可信度与合规性 。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和格式要求,进口商能够提交一份符合欧盟 CBAM 机制要求的高质量报告,保障碳关税计算的准确性与公正性,推动 CBAM 机制有效实施。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