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虚拟电厂(VPP)如何盈利?

发布时间:2025-07-11 15:24:38浏览次数:

虚拟电厂(VPP)通过聚合分布式能源、可调负荷等分散资源,形成规模化调节能力参与电力市场,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灵活性资源。其中,聚合 50MW 可调负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是 VPP 的核心盈利模式,而开发误差<8% 的价差预测模型,能精准捕捉市场波动机会,将年化收益率提升至 15%-20%。通过负荷聚合优化、市场策略设计与预测模型迭代,VPP 可实现 “调节服务收益 + 价差套利收益” 的双重盈利,为商业化运营提供可持续支撑。

一、VPP 盈利的核心逻辑与可调负荷价值

(一)可调负荷的聚合价值

可调负荷是指可通过价格信号或指令调整用电时段、强度的负荷资源,如工业制冷设备、商业空调、充电桩等。聚合 50MW 可调负荷的 VPP 具备三大价值:

  • 容量价值作为备用容量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按可用容量获得固定收益(如江苏辅助服务市场备用容量价格约 200 元 /kW・年,50MW 年收益约 1000 万元);

  • 调节价值在现货市场峰谷时段快速响应(如 15 分钟内削减或增加负荷),获取实时电价价差收益;

  • 替代价值减少对传统火电调峰的依赖,通过绿电替代获得环境收益(如碳减排补贴)。

以某 VPP 聚合 50MW 工业可调负荷为例:其可在午间现货电价低谷(0.3 元 /kWh)增加用电 50MW・h,晚间高峰(0.8 元 /kWh)削减用电 50MW・h,单次套利收益 25 万元(50MW・h×(0.8-0.3)元 /kWh),若每月操作 20 次,年套利收益可达 600 万元。

(二)价差预测模型的关键作用

电力现货市场电价波动剧烈(日内峰谷差可达 3-5 倍),准确预测分时电价价差是盈利的前提:

  • 误差<8% 的模型可将套利决策失误率降至最低,避免 “高买低卖” 损失(如预测误差 10% 可能导致单次操作亏损 5 万元);

  • 模型通过捕捉负荷供需、新能源出力、电网阻塞等影响因素,提前 12-24 小时预测电价曲线,为负荷调节时机选择提供依据;

  • 精准预测能提升负荷调节的响应速度,满足市场对调节精度的要求(如偏差需控制在 ±2% 以内,否则面临考核)。

二、50MW 可调负荷的聚合策略与市场参与模式

(一)可调负荷的分层聚合与优化

  1. 资源筛选

优先选择调节成本低(<0.1 元 /kWh)、响应速度快(<10 分钟)、持续时间长(≥2 小时)的负荷:

  • 工业负荷:化工厂的循环水泵(可削减负荷 20%-30%,调节成本 0.08 元 /kWh);

  • 商业负荷:大型商场的空调系统(可平移负荷 40%,调节成本 0.05 元 /kWh);

  • 居民负荷:智能充电桩(可错峰充电 60%,通过电价补贴实现负调节成本)。

  1. 容量组合

50MW 可调负荷采用 “30MW 工业 + 15MW 商业 + 5MW 居民” 的组合,兼顾调节深度与稳定性。通过负荷聚合平台实现 “分散响应、集中控制”,每 15 分钟更新一次可用调节容量,确保参与市场的容量真实性。

(二)电力现货市场的参与策略

  1. 日前市场申报

根据价差预测模型输出的次日电价曲线,申报 50MW 可调负荷的调节计划:在电价低谷时段申报 “增容”(增加用电),高峰时段申报 “减容”(削减用电),锁定基础收益。

  1. 日内市场实时调整

若实时电价与预测偏差超过 5%,通过聚合平台发出指令,动态调整负荷(如将原定 14:00 的增容操作提前至 13:30),捕捉即时价差。例如:预测 15:00 电价 0.7 元 /kWh,实际达 0.85 元 /kWh,立即增加减容操作,多获利 7.5 万元(50MW・h×0.15 元 /kWh)。

  1. 辅助服务市场联动

在现货市场电价平稳时,将 50MW 可调负荷切换至调峰市场,按 “调用次数 × 调节容量” 获取收益(如单次调峰收益 0.2 元 /kWh,年调用 200 次可增收 200 万元)。

三、价差预测模型的开发与迭代优化

(一)模型架构与核心算法

  1. 多维度特征输入

模型纳入 12 类关键特征:

  • 历史电价数据(近 3 个月分时电价);

  • 负荷数据(系统负荷预测、聚合负荷历史曲线);

  • 新能源出力(光伏、风电预测数据,误差<10%);

  • 气象数据(温度、风速、降水概率);

  • 电网参数(线路阻塞预警、输电限额)。

  1. 算法选型与训练

采用 “LSTM 神经网络 + XGBoost 集成” 算法:

  • LSTM 捕捉电价的时序依赖关系(如工作日与周末的电价模式差异);

  • XGBoost 处理非线性特征(如极端天气对电价的突变影响);

  • 用过去 12 个月的市场数据训练模型,通过滚动验证将预测误差控制在 8% 以内(如实际电价 0.7 元 /kWh 时,预测值在 0.644-0.756 元 /kWh 区间)。

(二)模型误差控制与迭代机制

  1. 误差来源分析

针对预测偏差超 8% 的情况,追溯原因:

  • 突发性事件(如机组故障、政策调整)导致的模型未覆盖因素;

  • 特征数据质量问题(如负荷预测误差过大);

  • 算法对新市场规则的适应性不足。

  1. 动态迭代策略

  • 每日用最新市场数据更新模型参数,提升短期预测精度;

  • 每周加入新特征变量(如新增变电站检修计划);

  • 每月评估算法性能,必要时引入强化学习算法优化决策逻辑。

四、盈利案例与风险控制

(一)某 VPP 的盈利结构分析

某聚合 50MW 可调负荷的 VPP,通过价差预测模型(误差 7.2%)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年盈利结构如下:

  • 现货价差套利480 万元(年均操作 160 次,单次收益 3 万元);

  • 辅助服务收益320 万元(备用容量收益 200 万元 + 调峰收益 120 万元);

  • 政策补贴80 万元(参与绿电替代获得的减排补贴);

  • 成本扣除负荷聚合成本(120 万元)、模型维护成本(30 万元);

  • 净收益730 万元,投资回报率 18.2%(总投入 4000 万元)。

(二)风险控制措施

  1. 市场风险

  • 采用 “对冲策略”:在远期市场锁定部分调节容量,降低现货价格波动影响;

  • 设定单日最大亏损限额(如 50 万元),触发时暂停交易。

  1. 技术风险

  • 部署备用预测模型(如误差<10% 的传统统计模型),避免主模型失效;

  • 建立负荷响应备份通道,确保指令传输中断时可手动调节。

  1. 合规风险

  • 严格遵守市场规则,避免因调节偏差超标(>±2%)被考核(如某市场偏差考核费率为 0.5 元 /kWh);

  • 定期审计负荷聚合的合规性,确保用户授权与数据隐私保护。

五、规模化推广的适配场景与策略

VPP 聚合可调负荷盈利模式适用于三类场景:

  • 高电价波动地区(如广东、浙江现货市场):价差套利空间大,优先布局 50MW 以上规模;

  • 工业聚集区可调负荷资源集中,聚合成本低(<0.05 元 /kWh),适合开展深度调节;

  • 新能源高渗透率区域(如青海、甘肃):辅助服务需求旺盛,调峰收益占比高。

建议分阶段推广:

  1. 试点期(1-2 年)聚合 10-20MW 负荷验证模型,积累市场经验;

  1. 成长期(3-5 年)扩大至 50-100MW 规模,参与跨省区现货市场;

  1. 成熟期(5 年以上):整合分布式电源与储能,形成 “源荷储” 协同的综合 VPP,参与容量市场与碳市场。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深化,VPP 的盈利模式将从单一价差套利向 “多元服务 + 价值共享” 演进,通过为用户节省电费(如聚合负荷用户享 5%-10% 电价折扣)、为电网提供阻塞管理服务等,构建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误差<8% 的价差预测模型作为核心竞争力,将助力 VPP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盈利,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连接用户与市场的关键纽带。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综合能源最后.jpg


新能源运维3.jpg


能源管理.jpg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新能源应用工程师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综合能源服务师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新能源运维工程师(风电/光伏/火电/储能运维)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能源管理师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双碳及能源领域有哪些诱人岗位?为何求职者纷纷涌入?

>>>七大绿色职业:年薪15万+,你了解吗?

>>>2025年全国各地如何布局能源绿色低碳?

>>>企业能源管理策略如何制定,有什么实施技巧?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军能源领域建设,,目前有哪些项目可以参与?

>>>国家质检总局:重点用能单位必须配备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能源管理:企业用能异常发现不及时,如何破解?

>>>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技改无据可依,如何突破困境?

>>>能源管理面临挑战,如何优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