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政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紧密相连,对其产生了多维度的深远影响。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鼓励园区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并积极参与绿证绿电交易。这一政策导向促使更多的绿色电力直接进入市场,打破了传统电力交易模式的局限。例如,一些新能源资源丰富的零碳园区,通过绿电直连,实现了园区内企业与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直接对接,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还让绿色电力的价格更加透明、市场化。同时,绿证绿电交易的开展,为新能源发电企业提供了额外的收益渠道,激发了其参与市场交易的积极性,进一步丰富了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品种和方式。
零碳园区建设强调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这就要求园区大幅增加新能源电力的消纳。在政策推动下,零碳园区积极开发利用周边的可再生能源,如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小型风力发电场等。这使得新能源电力在园区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迅速提升,从而加速了其在整个电力市场中的融入。以部分已经建成的零碳园区为例,其新能源电力消纳比例远高于传统园区,推动了全国新能源电力消纳水平的整体提升。而且,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使得电力资源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优化的配置,促进了跨省跨区交易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
零碳园区的建设涉及复杂的电力供需关系,对电力市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零碳园区内多元化的电力需求,电力市场交易机制需要不断完善。一方面,要建立更加精准的负荷预测与调配机制,以应对零碳园区内分布式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另一方面,要优化辅助服务市场,鼓励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兴主体参与市场,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稳定性。例如,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以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形式参与电力市场,通过整合园区内的分布式电源、储能和可调节负荷,参与电力市场的削峰填谷,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这也促使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新的市场主体和交易模式。
零碳园区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园区企业、发电企业、电网企业、能源综合服务商等各类主体参与建设。不同主体的参与为电力市场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创新热情。例如,能源综合服务商在零碳园区建设中,通过创新的能源服务模式,整合能源资源,为园区提供一站式的能源解决方案,同时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发电企业为了满足零碳园区对绿色电力的需求,加大了对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发和投资,提高发电效率和稳定性。这些创新行为不仅推动了零碳园区的建设,也为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促进了电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新能源运维工程师(风电/光伏/火电/储能运维)培训课程及考试安排(点击了解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军能源领域建设,,目前有哪些项目可以参与?
>>>国家质检总局:重点用能单位必须配备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