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于 2023 年 5 月 17 日正式使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生效,这一机制也常被称作 “碳关税” ,要求进口至欧盟或从欧盟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相应额度的税费或退还相应的碳排放配额,涉及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及氢等行业。欧盟推出 CBAM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重要原因与政策目标。
随着欧盟不断提高自身气候目标,力求在 2030 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 1990 年水平相比至少减少 55% ,并在 2050 年实现气候中和,其境内碳排放成本显著上升。在此背景下,若其他非欧盟国家气候政策宽松,便易引发碳泄漏问题。当欧盟企业将高碳排放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气候政策宽松、碳排放成本低的国家,或者欧盟市场中本土产品被碳密集型进口产品替代,都会导致全球碳排放总量未因欧盟减排努力而下降,甚至上升。例如一些能源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水泥行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大,在面临欧盟内部高昂碳成本时,有较强动机转移至境外生产。CBAM 通过对进口的碳密集型产品依据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征收费用,使进口产品在欧盟市场面临与本土产品相似的碳成本,以此减少碳泄漏风险,确保欧盟的减排努力切实促进全球碳排放降低,助力其气候目标达成。
在全球贸易中,欧盟企业因欧盟严格的气候政策承担了更高生产成本,尤其是能源密集型产业。以欧盟钢铁企业为例,其在生产过程中需购买碳排放配额等,增加了运营成本。而来自气候政策宽松国家的同类进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未承担类似碳成本,在欧盟市场竞争中处于成本优势地位。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欧盟相关产业在国际竞争中逐渐被削弱甚至产业空心化。CBAM 的实施,让进口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碳成本与欧盟本土产品趋同,使欧盟企业与进口产品处于更公平的竞争起跑线上,保护了欧盟境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持欧盟相关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规则制定权至关重要。欧盟凭借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先行优势,通过推出 CBAM,试图为全球贸易与气候治理的融合制定标准。一旦 CBAM 模式被广泛认可和效仿,欧盟便能在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但有利于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规则,强化其在全球的领导力,还能推动其他国家在气候政策和产业转型方面向欧盟标准靠拢。例如,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欧盟可依据 CBAM 经验提出有利于自身的贸易与气候相关议题和规则框架,引导全球气候治理朝着对其有利的方向发展。
据欧盟估算,实施 CBAM 每年将带来 50 亿 - 140 亿欧元的收入。这笔资金可用于多方面,一方面可充实欧盟财政预算,用于增加公共支出,如投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等;另一方面,也能为欧盟内部企业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补贴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新能源应用等方面的投入,推动欧盟整体绿色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其在绿色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