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中国钢铁出口迎 “碳考”:欧盟 CBAM 下,成本涨 20%,企业靠什么守住市场?

发布时间:2025-09-24 13:20:13浏览次数:

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核心内涵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是欧盟为避免内部碳定价政策导致 “碳泄漏”、维护本土产业竞争力而推出的跨境碳成本调节制度,俗称 “碳关税”,于 2023 年 5 月 17 日正式生效,是全球首个针对性碳贸易规制。其核心逻辑是让进口高碳产品与欧盟本土产品承担同等碳成本,确保 “污染者付费” 原则在跨境贸易中落地。

该机制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为制度基石,碳价直接与 EU-ETS 碳市场价格挂钩。实施分为三阶段:2023 年 10 月至 2025 年为过渡期,仅要求进口商申报产品碳含量;2026 年起进入正式征缴期,进口商需按申报排放量购买 CBAM 证书清缴费用;2026 至 2034 年逐步削减免费配额,2035 年全面取消。初期覆盖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氢六大行业及相关下游产品,管控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多种温室气体,仅豁免与欧盟碳市场挂钩的国家。

二、对全球贸易的多维度影响

(一)重塑全球贸易规则与格局

CBAM 打破传统贸易规则,将碳成本纳入国际贸易核算体系,开启 “低碳标准主导贸易” 的新阶段。欧盟通过这一机制抢占气候治理话语权,推动全球贸易规则向低碳化重构,甚至试图修订 WTO 规则以适配其碳管控逻辑。这种单边规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显现跟进迹象,未来或形成以发达国家为核心的低碳贸易联盟,对发展中国家形成规则压制。

(二)加剧贸易不平等与摩擦风险

CBAM 看似遵循 “非歧视原则”,实则忽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能力差异,违背《巴黎协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其以欧盟本土碳标准为基准,未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能源结构与产业现状,本质上构成新型绿色贸易壁垒。目前已有多个国家质疑其合规性,认为其违反 WTO 最惠国待遇与非歧视性原则,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争端。

(三)倒逼全球产业链低碳重构

CBAM 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全球高碳产业链布局调整,促使跨国企业将生产环节向碳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对依赖高碳生产的国家而言,其出口产业链将面临 “低碳改造或市场退出” 的选择,推动钢铁、铝等基础工业的低碳技术加速扩散,但也可能导致部分发展中国家错失工业化机遇,加剧全球产业分工不平等。

三、对中国企业的具体冲击与挑战

(一)直接推高出口成本,削弱竞争优势

中国是欧盟 CBAM 覆盖产品的最大出口国,2022 年受影响的钢铁、铝等 5 类产品对欧出口额达 199.7 亿欧元,占对欧出口总额的 3.2%。以欧盟当前碳价测算,钢铁行业出口成本将增加 10%-20%,长流程钢铁企业受冲击尤为严重。2026 年正式征缴后,缺乏低碳技术的企业将因碳成本叠加丧失价格优势,部分中小出口企业可能被迫退出欧盟市场。

(二)加剧企业合规与数据管理压力

CBAM 要求企业精准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包括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我国企业长期缺乏统一的碳核算标准与数据监测体系,尤其在上下游供应链碳排放数据获取上存在短板。为满足申报要求,企业需投入资金升级监测设备、建立碳管理体系,合规成本显著上升,中小企业更面临 “合规即亏损” 的困境。

(三)引发产业链传导性风险

钢铁、铝等行业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础环节,其成本上升将沿产业链向汽车、机械、家电等下游行业传导,推高整个制造业体系的生产成本。同时,欧盟未来可能将 CBAM 覆盖范围扩大至化工、建材等更多行业,我国出口导向型产业将面临更广泛的碳成本压力,对经济增长形成间接制约。

四、应对方向与长期价值

短期来看,企业需加快建立碳核算体系,通过节能改造、清洁能源替代降低单位排放;政府可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框架下争取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落地,推动欧盟完善机制公平性。长期而言,CBAM 倒逼将加速我国产业低碳转型,推动钢铁、铝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催生低碳技术创新与绿色产业链发展,为实现 “双碳” 目标注入外部动力。

总体而言,CBAM 既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贸易规则重塑工具,也是全球低碳转型的催化剂。对中国企业而言,唯有主动拥抱低碳转型,才能将挑战转化为绿色竞争力提升的机遇。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