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的海量增加使得能源消耗的监测点呈几何级数增长,传统的能源管理模式往往依赖于定期的人工巡检或简单的能耗数据统计分析,这种方式在面对庞大复杂的生产体系时显得捉襟见肘。由于无法实时精准地感知每一台设备的用能状态,用能异常常常在悄无声息中持续发生,大量能源就在这些不易察觉的漏洞中白白流失。例如,在一个大型制造企业中,某台关键生产设备因内部零部件老化导致能源利用效率骤降,但由于缺乏实时监测手段,这一异常情况可能在数周甚至数月内都未被发现,期间所造成的能源浪费数额惊人,同时也可能因产品质量波动或生产进度延误而降低生产效率。
告警通知机制的缺失更是让企业在应对用能异常时处于被动境地。即使偶然间发现了能耗数据的异常波动,若没有及时有效的告警系统将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企业也难以迅速做出响应并采取纠正措施。这就好比在火灾发生时没有警报声提醒人们逃生,后果不堪设想。在能源管理领域,这种滞后性会使异常情况持续恶化,进一步加剧能源浪费,甚至可能对设备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增加企业的维修成本和停机时间,严重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企业在能源管理过程中缺乏跨设备作业情况的联动分析能力,也是制约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现代工业生产是一个高度协同的复杂系统,各个设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然而,许多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仍处于孤立的状态,无法对不同设备之间的能源交互与作业协同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一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上,前端设备的运行速度与后端设备的能源消耗可能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若不能对这种跨设备的联动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就难以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能源优化配置,导致整体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为了破解这一困局,部分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开始积极引入创新的能源管理手段。智能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的应用成为了关键的突破口。这些高科技设备能够实时、精准地采集每台设备的用能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并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海量的实时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一旦发现能耗数据偏离正常范围,系统便能迅速发出告警信号。例如,通过设定设备正常运行时的能耗阈值,当实时能耗超出该阈值一定比例时,系统立即自动触发告警通知,相关人员可第一时间收到短信、邮件或系统弹窗提醒,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排查处理。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的深度应用则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能源管理视野。通过对跨设备的能源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不仅能够发现单个设备的用能异常,还能揭示出设备之间的协同作业关系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例如,通过分析不同生产班次、不同产品生产线上设备的能源消耗规律,企业可以优化生产计划安排,避免设备的空转或低效运行,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
然而,这些新型能源管理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技术层面上,智能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以及后续的维护保养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支持,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与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资金方面,购置大量先进设备、搭建数据分析平台以及开发相关软件系统都需要巨额投入,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人员素质提升也是一大挑战,无论是操作人员对新设备的熟悉掌握,还是数据分析人员对复杂数据的解读应用,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与长期的实践积累。
企业若要成功实现能源管理升级,有效解决用能异常发现不及时的问题,必须充分考量自身的技术实力、资金状况以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精心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推进技术革新的同时,不能忽视人员培训与激励工作。积极组织员工参与碳云管理中心等专业机构推出的能源管理专项技能提升项目,让员工全面系统地掌握能源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提高节能意识与业务开展能力,形成全员参与、协同推进的良好能源管理氛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