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除了国家层面的节能和碳排放相关法规,地方是否有补充性规定?

发布时间:2024-12-16 16:19:47浏览次数:
在节能和碳排放管理领域,除国家层面法规外,地方多有补充性规定以契合地区特性与管控需求。


地方补充规定往往因地制宜。一些地方会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特点制定细则,如工业重镇可能对高耗能企业的能耗限额有更严格标准,在碳排放核算方法上考虑本地能源供应结构差异,像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对煤炭燃烧排放系数测定有更精准要求。在数据申报时间上,不同省份城市也有差别,广东碳排放交易试点要求控排企业和单位在每年 3 月 31 日前提交上一年度碳排放报告,北京则要求重点排放单位在当年 4 月 30 日前提交。


对于数据造假或虚报瞒报,地方规定与国家法规协同强化责任界定。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或相关执法机构有权依据本地法规对违规企业进行查处。除罚款外,可能包括责令停产整顿、削减碳排放配额等措施。例如,某省规定对数据造假企业除按国家规定罚款外,还将其列入环保信用黑名单,限制其参与监管机构项目投标、享受税收优惠等,在土地使用审批等方面也予以限制,以此加大违法成本,震慑企业不法行为。


企业在数据申报过程中的自我合规审查十分关键。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数据收集、整理与报送职责。如生产部门负责提供设备运行能耗数据,采购部门负责能源购入数据,财务部门核对能源成本数据等,能源管理部门汇总审核。以一家大型化工企业为例,其建立了多层级数据审核机制,车间班组每日自查记录数据准确性,车间每周汇总审核,厂级能源管理部门每月进行全面核查,包括对能源计量器具校准情况检查、数据逻辑关系验证等。在数据核算方面,严格按照国家与地方规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对复杂生产工艺中的能源消耗进行合理分摊计算。


在示范案例方面,上海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堪称典范。该企业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申报合规性,在内部设立专门的能源与环境管理中心。在数据收集上,投入资金升级能源计量设备,确保数据精准度。其数据审核流程严谨,除常规部门审核外,还聘请外部专业机构每年进行一次独立审计,确保数据符合法规要求。并且积极参与地方组织的节能与碳排放培训交流活动,及时掌握政策变化调整内部管理策略。通过这些措施,该企业多年来在数据申报中从未出现违规情况,还获得了地方监管机构的节能减排奖励与荣誉称号,在行业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其他企业在自我合规审查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 能源管理师.png


  • 网站.png

  • 360截图202411111108227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