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碳关税法案(CBAM)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维护内部碳减排政策有效性的关键举措,其涵盖行业备受全球关注。该法案旨在通过对特定行业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防止 “碳泄漏”,推动全球贸易中碳排放成本的一致性。
一、初始涵盖行业
(一)高碳排放与贸易敏感型行业为主
CBAM 最初将水泥、钢铁、铝、化肥、氢、电力以及某些特殊前体和部分下游钢铁制品(如螺丝、螺栓等)纳入涵盖范围。这些行业具有显著的高碳排放特征。以水泥行业为例,石灰石煅烧过程中,碳酸钙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是水泥生产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钢铁行业从铁矿石开采到冶炼,涉及采矿设备运转、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等多道高能耗工序,全程消耗大量煤炭、焦炭等化石能源,释放巨量温室气体。铝行业的电解铝生产环节,耗电量巨大,若电力来源以火电为主,其碳排放强度不容小觑。化肥行业,特别是氮肥生产,在合成氨工艺中,需要高温高压条件,消耗大量天然气等能源,导致显著碳排放。
从贸易角度看,这些行业产品在全球贸易中广泛流通,且欧盟是主要进口市场之一。以钢铁产品为例,欧盟每年从世界各地进口大量钢材用于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一旦欧盟实施碳关税,对出口至欧盟的相关产品碳排放进行管控,将对全球相关行业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选择这些行业作为初始涵盖对象,体现了欧盟在应对碳泄漏问题上,优先聚焦于碳排放密集且贸易暴露度高的领域。
二、未来扩展计划
(一)逐步向欧盟碳市场覆盖范围靠拢
未来,CBAM 计划对更多产品进行评估,并分阶段将其纳入涵盖范围,直至扩展到欧盟碳市场(ETS)覆盖的所有行业。目前 ETS 已覆盖电力、航空、炼油、化工等众多行业。电力行业发电方式多样,火电因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碳排放;航空运输尾气直接排放到高空,对全球气候影响显著;炼油行业从原油开采到油品炼制,各环节均涉及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化工行业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复杂,部分工艺如塑料生产、基础化学品合成等碳排放量大。随着 CBAM 不断完善,这些行业产品进口到欧盟时,其碳排放都将受到严格管控。
(二)基于碳泄漏风险与政策连贯性考量
选择逐步扩展至 ETS 覆盖行业,主要基于碳泄漏风险评估。随着欧盟内部碳减排政策趋严,若不将 ETS 覆盖的高碳排放行业进口产品纳入碳关税管控,这些行业的生产可能向碳排放限制宽松地区转移,从而出现碳泄漏现象,削弱欧盟碳减排成效。从政策连贯性角度,将 CBAM 涵盖范围与 ETS 统一,有助于构建统一、高效的碳减排政策体系,使欧盟在国内减排与边境调节方面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其气候目标。
三、涵盖行业碳排放核算范围
(一)生产过程直接排放为主
CBAM 适用于所涵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在水泥生产中,窑炉煅烧环节直接排放二氧化碳;钢铁冶炼时,高炉炼铁和转炉炼钢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这些直接排放均是核算重点。对于铝行业,电解铝过程中电极反应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属于直接排放范畴。通过对直接排放的严格核算与管控,能够精准把握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碳排放源,促使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碳排放。
(二)部分产品涉及间接排放
除直接排放外,部分产品还需考量间接排放。以电力行业为例,若进口电力来自高碳发电方式(如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其发电过程中的碳排放需间接计入进口电力产品的碳足迹。在化肥生产中,若生产过程依赖的电力由高碳电力供应,这部分电力产生的碳排放也将作为间接排放纳入核算。考虑间接排放,能够更全面地评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情况,避免因生产过程中能源使用的碳排放被忽视而导致碳泄漏。
欧盟碳关税法案涵盖行业的选择与扩展,紧密围绕碳泄漏风险、行业碳排放现状以及政策目标,旨在通过边境调节手段,推动全球贸易与产业向低碳方向转型,这对全球相关行业发展和贸易格局演变产生深远影响,各国相关产业需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 。